400-6719-177
- 傳真:0533-7321911
- 郵箱:4744374@qq.com
- 辦公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化路2158號
合作客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新創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創建者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家李薰先生。現任所長左良教授。
建所初期,金屬研究所致力于我國鋼鐵冶金工業的恢複和振興;隨後,成功實現了向新材料領域的跨越發展,爲國家若幹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材料,成績斐然。改革開放以來,金屬研究所拓辟新宇,協同進取,集全所整體優勢,攻國家急需技術,完成了大量高難度的科研任務。1999年5月,根據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的戰略部署,在“東北高性能材料研究發展基地”建設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2011年啓動實施“創新2020”發展規劃。
經老一輩科學家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屬研究所現已建設成爲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國內一流並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機構,是我國高性能材料研究與發展的重要基地。200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視察了金屬所後指出:“金屬研究所是我們國家材料科學和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刻苦鑽研,奮力攻關,取得了一大批原創性的科研成果,也培育了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爲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屬研究所積極貫徹落實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和研究所“一三五”規劃,以“創新材料技術,攀登科技高峰,培育傑出人才,服務經濟國防”爲使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針對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研究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
進入新時代,面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金屬研究所加快綜合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基礎研究領域,金屬研究所有我國材料領域首個國家研究中心—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此外,金屬研究所還擁有中國科學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高溫結構材料重點實驗室、沈陽先進材料研究發展中心、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部、金屬腐蝕與防護實驗室以及高性能均質合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高技術研究領域,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先進金屬材料研發平台爲目標,金屬研究所整合創新研究力量,著力打造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
近年來,金屬研究所在納米金屬材料、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碳納米材料等領域湧現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在世界材料領域保持了一席之地,“金屬納米結構材料”被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列舉爲重大科研成果産出。金屬研究所承擔並高質量完成了載人航天、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跨海大橋、高速鐵路、三峽工程等重大工程中的關鍵材料技術攻關任務,解決了裝備制造、航空航天、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醫療、國家安全等戰略性支柱行業的材料技術難題,其中“SEBF/SLF重腐蝕防護技術”入選“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金属研究所已累计取得科技成果奖4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应用”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 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师昌绪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不仅是中国材料界的光荣,更是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光荣。
围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目标任务,金属研究所坚持实施“人才兴所”战略,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优秀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截至2019年底,金属研究所有工作人员1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研究员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4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近年来,金属研究所有一批科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有14名科学家在25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25名科学家在49种国际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一批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荣誉,体现了金属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如卢柯院士2018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韩恩厚研究员2016年担任世界腐蚀组织主席并荣获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Willis Rodney Whitney Award”,杨柯研究员2016年获得荣获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
金屬研究所積極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系統化工程,組織實施了多項人才引進計劃。金屬研究所現有“萬人計劃”入選者19人。原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于2008年入選中組部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金屬研究所于2014年3月入選國家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金屬研究所還是國內材料科學領域重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包含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腐蝕科學與防護4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15年金屬研究所攜手中國科技大學共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截至2019年9月底,金屬研究所共有在學研究生1004人(其中碩士生378人、博士生626人)。金屬研究所堅持“質量第一”的研究生培養理念,致力于培養造就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領軍人才,有34人榮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
受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等委托,金屬研究所編輯出版《金屬學報》(中、英文版)、《材料科學與技術》(英文版)、《材料研究學報》(中文版)、《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腐蝕學報》(英文版)等6種學術刊物。
未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將凝聚一批國際材料科學精英人才,擁有先進的儀器裝備和支撐條件,具備規範、高效的管理與運行機制,能夠承擔國家重大工程所需的尖端材料技術研究任務,不斷湧現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新材料,同時金屬所將成爲國內外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學術合作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