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19-177
- 傳真:0533-7321911
- 郵箱:4744374@qq.com
- 辦公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化路2158號
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毛澤東主席題寫校名、親臨視察;周恩來總理三回母校指導;鄧小平同志會見數學大師陳省身,批示成立南開數學研究所;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先後視察南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南開的發展給予肯定,並對相關工作回信和勉勵,更在百年校慶之際親臨南開視察。
南開大學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新中國成立後,經曆高等教育院系調整,成爲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相繼並入,經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支持,學校發展成爲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2015年9月,新校區建成啓用後,初步形成了八裏台校區、津南校區、泰達學院“一校三區”辦學格局。2017年9月,入選國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且爲36所A類高校之一。
南開大學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弘揚“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傳統和“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以“知中國,服務中國”爲宗旨,以傑出校友周恩來爲楷模,作育英才,繁榮學術,強國興邦,傳承文明,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南開大學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19万平方米。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開大學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专业学院26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
南開大學拥有一支公能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2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85人、硕士生导师783人,教授898人、副教授857人。
南開大學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有在校学生31418人,其中本科生17005人,硕士研究生10299人,博士研究生4114人。有网络专科学生40230人,网络本科学生73029人。
學校積極構建和發展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的學科體系,有本科專業93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1個,不在一級學科覆蓋下的二級博士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8個。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覆蓋35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一級學科天津市重點學科3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7個(培育基地1個、備案基地6個),示範性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9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20個,天津市工程技術中心4個,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1個,天津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2個,天津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天津市高校智庫8個,天津市社科實驗室5個,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
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4人、青年學者1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7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9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0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2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58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6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6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5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2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8人。天津市傑出人才8人,天津市“人才發展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帶頭人11人,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7人,天津市傑出津門學者3人,天津市“131”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63人、創新型人才團隊帶頭人17人,“天津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0人,天津市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5人,天津市級教學團隊18個。
南開大學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成果。2019年,周其林院士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2018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6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累计入选20篇。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
南開大學秉承“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優良傳統,立足“四個服務”職責使命,聚焦“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積極發揮學科、人才和技術優勢,努力爲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濱海開發研究院、人權研究中心、津南研究院、統計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是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團”和“人才庫”。學校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則,全面對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等的實施,積極推動各類協同創新中心和若幹高層次交叉科學中心建設,與一批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南開大學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注重培育优良校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成长氛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办“创业班”,推进“南開大學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创业计划落地。大力开展“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搭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互动平台。南开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開大學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3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有专兼职外国专家400余人,以及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等8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韩国SK集团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大学领导者论坛(GULF)、国际公立大学联盟(IFPU)、国际大学联合会(IAU)、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活动,进一步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的实质性、深层次合作。
南開大學先后授予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吴大猷、经济学家扬·米尔达尔、美国科学院院士蒋-卡洛·若塔、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摩斯·居达·福克曼、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李达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等10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罗伯特·恩格尔、巴里·詹姆斯·马歇尔、托马斯·萨金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著名作家金庸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南開大學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